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诊改工作情况汇报(2019年1月10日)
发文: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19-06-27   访问量:4433

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阶段性工作汇报

2019110

根据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有关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于改进工作要求,2018年下半年学校正式启动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半年来,学校按照“问题导向、系统设计、逐项推进、全方诊断、重在整改”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诊改工作,现将诊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诊改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总指挥,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诊断与改进工领导小组。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专业与课程质量保证工作组、教师与学生质量保证工作组、服务保障质量保证工作组、数据采集保证工作组共五个专项工作组,每一个工作组都有一位学校领导作为责任人加强督促,认真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自职责,为扎实开展自诊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2.全面动员,上下联动,营造诊改工作氛围

为了营造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面”的诊改工作氛围,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开展“学、懂、用”诊改工作业务培训、外出培训、考察交流等诊改学习活动20余次,培训师生1.5万人次,不断提高对诊改工作的认识,不断修正对诊改认识误区,同时,加强对教学专业部(组)、行政部门领导做专题培训,就如何结合自身工作开展诊改工作进行研讨,提高诊改工作的敏感度与执行力,切实用现代职教理论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理念武装头脑,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诊改工作氛围。

3.制定诊改工作方案,强化学校顶层设计

为了确保诊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为核心目标,建设“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一平台)为依托的信息链,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诊改常态机制。学校组织编制了《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8年制至2020年)》、《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诊改工作顶层设计,确保了诊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二)完善体系、设计诊改目标,着力解决工作机制乏力问题

1.清学校组织机构职责,健全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学校按照诊改纵向五系统职能,结合现有组织机构职能,优化部门职能,将基建从后勤剥离,形成单独基建科,安保和后勤统一归后勤管理。同时为了规范学校采购,专门成立采购小组,采购小组设在后勤科,主要由主要负责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且限额以下的货物进行货比三家,货比三家从防城港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网络、电器设备以及办公消耗品协议供货采购中标供应商进行询价,严格履行规章制度,积极开源节流、勤俭持家,做到“物资采购先批后采”的审批制度,各部门所需的物资均按程序报批,避免了过去谁需就买的无序状况。

2.科学制定规划,健全上下衔接的三级目标链

学校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应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发展规划等子规划,以及各职能部门发展规划,并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措施、保障、预期效果等,形成 “学校—部门—专业(课程)”三级目标链,并启动智慧校园建设。

3.建立各类质量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链

梳理现有的标准,聚焦管理制度与落实、专业设置与条件、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校企合作与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质量监控与成效、社会服务能力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补充和完善各层面的建设与发展标准。学校层面,各部门建立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考核标准,涵盖岗位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中与诊改工作相配套的激励制度1项。在专业(课程)层面制定和修订了60多门专业课程标准和10门文化德育课课程标准;教师层面,教职工依据学校和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定位,制定奋斗目标。学校教务处按照“新入职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逐层递进的发展规划,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社会实践等4个维度完善了学校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层面,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从学业、职业、素养、团队等4个维度设计了学生发展标准。

4.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形成内控制度体系

学校围绕章程修订完善了办公室、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和学生管理、后勤、财务等相关规章制度60多项,建立了标准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办法、考核制度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 5 个层面的诊断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形成了以章程为统领、覆盖面广、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根据管控事项及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贯彻执行,逐步形成了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诊改体系运行情况

(一)学校层面

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涵盖发展目标、办学规模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目标、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等,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制定了各机构工作及岗位职责,成立诊改质量管理办公室,完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等。但仍存在后勤保障滞后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等、靠、推”问题 。

改进措施:

1.围绕扩大办学规模,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启动二期工程项目建设,预计投入1.16亿兴建1栋商贸实训楼、1栋综合楼、1栋体育用房及4栋学生宿舍。

2.围绕营造良好环境,着力解决保障滞后的问题。在后勤保障方面:一是积极开展维修工作。理顺报修维修流程;规范物资采购、使用与回收工作;加快宿舍水电设施设备维修进度,开展公共区域设施设备及各主体建筑质量检查及维修;注重维修队伍建设,开展技能培训,计划增聘水电维修人员2名;二是着力实施一批后勤保障建设和改造项目,提升后勤保障能力。计划对后勤热水系统进行第三方维护与改造,启动实训室隔断改造工程;完成200立方蓄水池改造;三是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协调环卫部门,理顺校园垃圾清运工作;促进校园绿化美化提升,营造舒适育人环境;定期开展“灭四害”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等。在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开展消防设施设备检查与整改,排查核实雷击损坏消防报警设施设备,按程序逐步作出更换;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消防人员技能培训等。三是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常态化机制,强化问题落实整改力度。四是加强安全工作日常管理。严格物业保安工作质量考核;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制定措施应对极端天气等。

3.围绕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解决工作滞后力问题。一是深化工作机制。1完善更新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学文件懂业务用政策”活动,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原有管理文件进行从新梳理,去芜存菁,编印成册,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形成重点工作推动新机制。根据工作轻重缓急情况,梳理形成近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表,明确工作内容、责任科室、完成时限等,每周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对推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问题,通过例会形式共同协商解决,形成了由主要领导统筹指导,分管领导监督协调,责任科室具体推进的重点工作推动机制,确保工作得到高效、及时推进。二是强化工作程序。(1)规范工作审批流程。学校严格执行“三重一大” 制度,对开展项目建设、财务经费支出等中心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规范项目申报流程、完善财务经费收支手续等,层层严格审核把关。2)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学校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立廉洁高效的财政资金运转机制,不断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将代收住宿费、租金等收入全额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3)落实安全管理常态机制。学校始终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在与上级管理部门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与中心各科室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

(二)专业层面

学校依托防城港大港口、大物流、大口岸、大贸易、边境游区位优势开展办学。专业布局和设置:重点对准我市冷链经济、跨境经济、旅游经济、海洋经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建成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合并专业1-2个,取消物业管理、电子电器应用维修专业,新增符合全区尤其是我市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2-3个。重点建设5至10个与钢铁、核电、有色金属、能源、食品、石化、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干专业或专业群,扩大汽车工程、旅游、物流等主干专业的招生规模。打造以旅游专业为核心的5个以上全区品牌专业,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战略,建立健全具有防城港边海经济体系特色面向东盟国家的中高职学历教育或专业技能培训合作平台

专业建设现状:所设专业普遍化,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部分专业招生人数萎缩。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少,没有能充分满足专业教学及教师实践需求。

原因分析:专业布局不合理,部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校合作形式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

改进措施:

1.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专业设置动态管理办法,并以3—5年为周期,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对专业设置进行诊断;停办停招电子电器应用维修、物业管理等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新增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营销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

2.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依托防城港市特有的滨海港口、沿边区域、养老圣地、民族风情等特点,积极挖掘特色专业,打造具有防城港特色的中等职业专业品牌,调整优化专业布局。2020年,重点建设4至5个与区域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主干专业或专业群(如机械工程类、装备制造类、经贸类、教育类等),扩大主干专业(汽车、旅游、电子商务、物流等)的招生规模,发展特色专业、创建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在课程设置上,传承和发展京族文化,建设独弦琴实训室,开设独弦琴和越南语课,打造具有防城港特色的专业课程。

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开展专业市场调研,并对现有的1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基于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分别重新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了相关核心专业课程标准60多个。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办学实力。以计算机应用、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等5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新校区搬迁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汽车实训楼、机电实训楼项目的验收及室内线路装修、田径场、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项目建设。2018年7月汽车、港机专业实训基础建设项目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验收。物流实训基地已建成并于2018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2018年利用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投入600万经费,完善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共新建9个实训室;建设1个独弦琴实训室,改造升级2个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投入近10万元建设独弦琴实室,成立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工作室,聘请市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苏海珍老师担任兼职教师授课。2018年11月,对汽车实训楼、机电实训楼进行全面整改,保障实训教学正常开展。

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发展规划,每个专业要建立2-3家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2018年 5月,我校与防城港市荣兴集团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旅游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于2018年5月组织了2016级旅游班学生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实习,同时聘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及专业课程的教学。电子专业与防城港市盛隆集团签订合作意向,开展订单班、意向班的教学合作。汽车专业与防城港市汽车协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享全市优质汽车企业资源,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与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条件。学前教育专业与市苗壮幼儿园、港务局幼儿园等7家大型公办幼儿园签定协议,安排学生开展校外实习。

5.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学段、工学交替、分段式的教学模式。2017年9月16日至2018年1月15日,2016级汽车港机专业200多名学生到柳州开展跟岗实习。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市级课题《防城港市汽车专业实训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的研究。2018年,共有两项市级教改课题立项,两项结题。

(三)课程层面

课程建设现状:课程设置没能很好的与市场对接,课程标准不明确,没有精品课程,各专业的课程资源缺乏,缺少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

原因分析:专业及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师对课程建设的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没有深入到课程建设。

改进措施:

1.制定修订课程标准。通过集体备课、课题、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制定修订专业课程标准,2018年共制定修订70多门课程标准。

2.开发校本教材。一是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编写校本教材。开展市级课题《防城港市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就业常识》。二是通过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物流专业开发出版了《仓储与配送务实》、《集装箱码头运营务实》、《快递操作实物》3本校本教材。电子专业正与深圳国泰安公司合作,共同开发《PLC编程技术实训指导》等6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

3.推进课程资源建设,构建精品课程体系。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课程资源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发了4门课程资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开发仿真实训软件4个。港机专业开发了《港口起重输送机械》、《港口装卸搬运机械操作》、《港口电气设备及控制》、《港口机械维护与保养》4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打造精品课程,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仓储与配送实务》、《集装箱码头运营实务》、《快递操作实务》等3门课程资源,共开发30个微课视频、20多个动画视频、教学软件等资源。电子专业开发《PLC编程技术实训指导》、《机械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指导》、《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训指导》、《电气安装技能实训指导手册》、《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指导》、《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操作指导》等6门核心课程实训指导及相应科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强化图书管理,推进图书信息化建设。按在校生3000人,人均30册的规模添置图书,投入200万元,新增加图书8万册,1个电子借阅管理系统,基本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

(四)教师层面

教师队伍现状:专业教师队伍极度不稳定,知识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教师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原因分析:学校多年未核编,教师编制缺乏,无法吸引年轻教师留下,教师队伍断层。教师职称、学历未达标人数多。

改进措施:

1.完善机制,引导教师稳步成长。2017年制订和修订完善了《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修订)》、《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关于加强教师实践锻炼的若干规定》、《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帮扶实施办法》、《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岗位目标管理办法》。2018年秋季学期进行专业部管理改革,设立三大专业部13个教研组,完善各专业组及教研组配备,构建合理的教学管理团队。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晋升,学校努力为教师晋升创造有力条件,营造教师积极晋升、人人前进的氛围。2017-2018年,共有3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2.加快人才引进,壮大师资队伍。2017年引入教师25人,其中专业教师14名,有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通过公开招考入编7人。2018秋季学期共引进29名新教师,其中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通过公开招考入编7人,现有专任教师数125人。

3.加强教师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制定教师年度培训计划,形成涵盖国培、区培、市级培训、企业行业培训及校本培训的多级培训体系。2017年共安排5人参加国培,58人次参加区培,20人次参加企业行业培训,50多人次参加市级培训,开展校本培训250多人次。2018年6月、8月分别开展两次教科研培训,7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完成新一轮全员培训。同时,依托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开展,分别完成了汽车、港机、物流专业的师资培训,并安排5名教师参加叉车的培训及考证。利用网络平台组织三批次共160人次的教师网络培训。

通过 “以老带新”、“结对帮扶”的形式培式,培养年轻教师,每个专业都选择一名年轻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已培养成功汽车专业、计算机、学前专业、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各一名。年轻教师队伍正在成长,2017年在全区中职学校教师技能比赛中,我校青年教师共获得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市中职学校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包揽了所有赛项的一二三等奖10个。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2017年共有14名教师通过自治区“双师型”教师认证,其中2名中级,2018年有2名教师通过中级“双师型”教师认证。目前具有“双师型”教师16人,具备双师教师资格20人。2018年10月启动“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共组织19名教师参加保育员(中级工)的培训并考证,投入30万元推进电子专业师资培训,组织8名教师参加技师及高级工的培训考核,这极大的提升了学校“双师”教师的比例。

5.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专业实际需求,聘请企业行业优秀专家担任兼职教师,2018年10月聘请市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苏海珍老师担任兼职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20名教师开展独弦琴授课。聘请中公教育机构的培训专家为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辅导。2017-2018年聘请礼仪专家杨亦燕老师担任礼仪教师。聘请多名资深幼儿园园长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授课。目前共计有聘请5名校外兼职教师开展教学。

(五)学生层面

现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职业素养欠缺。

原因分析: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改进措施: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加强“双证”教育,2017年学前教育组织123名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获得二乙以上成绩的为60%。为了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聘请校外专家为16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中级保育员的考证培训。2018年共组织322名学生参加保育员、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考证。

2.开展校内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商贸、学前、电子专业开展校内技能比赛,参加学生占50%。

3. 开展“党建+安全”工作,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党支部将党建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安全隐患等紧密结合,重点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进行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4.设立党员护送学生岗,安全护送学生8.32万余人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离校和返校,我校设立“党员护送学生岗”,组织党员教师志愿者,坚持每周五下午送学生放学乘车回家和每周日下午在校门口迎接学校返校,默默奉献,风雨无阻。仅2018年共护送学生近8.32万人次,党旗引领,党徽闪耀,确保了学生的安全,赢得了家长和社会赞誉。

、诊改运行成效检验

1.诊改工作深入人心。开展诊改工作以来,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各级各类诊断与改进培训会,不断提高对诊改工作的认识。学校十三五规划及专业发展规划、各专业发展子规划及各类标准的制定,让教职员工对更深入的了解学校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到学校诊改工作当中。

2.坚持党建引领安全工作提升,用“党建+安全管理”筑牢安全防线。一是落实安全管理常态机制。学校始终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在与上级管理部门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与各科室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二是激活“党建+”确保大小安全。学校党支部制定了《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2018年党建+安全工作活动实施方案》,依托党建工作促进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开展“党建+安全”安全活动,每月的1日为“党员活动日”暨安全教育日,开展党员活动及安全研究会,研究部署当月安全工作;班主任开展安全主题教育班会;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并抄写签订安全承诺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学工处存档,一份学生留存学习。各班级每周三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日。后勤处每周三对校园、食堂进行一次安全大排查,做好台账留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3.优化机制,完善制度。完善更新管理制度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原有管理文件进行从新梳理,去芜存菁,编印成册,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形成重点工作推动新机制。根据工作轻重缓急情况,梳理形成近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表,明确工作内容、责任科室、完成时限等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4.诊改工作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改进措施适合学校实情。如各管理部门、专业部、专业组通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梳理课程标准,形成专业、课程建设规范化理念。

5.加大软硬件的投入,推进二期建设。按照学校十三规划,到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要达到在校生5000人的规模,现有的基础设施无法支撑,因此,学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拟投资1.16亿元,计划建设1栋商贸实训楼、1栋综合楼、1栋体育用房及4栋学生宿舍。

6.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共建成及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实训基地,并对汽车楼、机电楼的实训室开展整改,保障实训室的正常运行,有效的促进了实训教学。

7.坚持“一带一路”建设使命,建立中越务工人员培训基地,共培训越南务工150多人次

智能化信息平台及其诊改支撑程度

1.2017年12月,学校委托深圳国泰安教育公司规划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2.2018年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经费286 万。其中123万进行局域网及校园监控系统建设,163万元用于教室安装一体机。

3.根据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信息录入要求,开展数据采集,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

六、下一步打算

建立与防城港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诊改体系,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更离不开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针对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中存在的缺乏诊改质量保障体系的专业人员,制约了诊改工作向纵深推进以及目标体系和标准体仍需细化等问题,恳请教育厅在以下几方面给予防城港倾力帮扶:一是需要派诊改专家入校指导;二是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需要教育厅及上级部门的经费投入。


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 版权所有
ICP备案: 桂ICP备2022002836号
桂公网安备 45060302000062号 地址: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半岛科教园区
邮编:538021 电话:0770-3255663 电子邮箱:fcgslg@126.com